建国之初,康生是书坛首屈一指的大师,虽说他与齐白石、郭沫若齐名,但他明显不服这两位,不仅给自己起外号“鲁赤水”以讥讽齐白石,还直言“我用脚夹木棍写也比郭沫若强。”康生的底气来源于实力,他的章草的确达到了宗师水平。
图片
曾有人问他学的谁的字,练过什么法帖,他直言“我这本帖你们都不知道,是从敦煌挖出来的”,它就是“敦煌章草三宝”,即《因明入正理论略抄》《因明入正理论后疏》和《妙法莲华经》。
图片
1900年,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,进而其中珍藏的数万卷文献也重见天日,它们绝大多数是手写而成,涵盖楷行草篆隶各种字体。其中,能代表草书最高水平的,就是这部“敦煌三宝”了。
图片
它有三大珍贵之处:其一是字数多、篇幅长,《略抄》共有12478字,《后疏》共计13364字,《妙法莲华经》超过5000字,三卷字数合计达到了近3万字,全卷展开则超过30米长,这也是目前已知的篇幅最宏大的唐代草书真迹,囊括了几乎所有的日常常用字。
图片
其二是保存完好,由于一直深藏洞中,没有经过风吹日晒、水蚀火焫以及人为破坏,所以字迹无一缺损,出土时除了纸张有略微泛黄外,无任何的不足,仿佛昨天写成,墨色鲜活、笔法细腻。
图片
其三,“敦煌三宝”是宫廷抄经生的草稿,书写状态自然真实,没有做作的处理,也摒弃了情感因素的干扰,可以直观领略其中蕴含的笔法,堪称“晋唐草法”的百科全书和原生态展示。
图片
而且,“敦煌三宝”以草隶、章草、行草技法为主,更便于入门,既符合“取法乎上”,又满足“循序渐进”,不论是草书初学者还是进阶者,都可以临摹。康生就曾将此作的珂罗版临摹过不下十遍,所以其章草能冠绝一时。
图片
1908年,法国人伯希和以极低价格将它们买走,至今存于巴黎国立图书馆,如今估值已达数十亿。郭沫若访问法国时,曾试图讨回此作,结果被拒绝。“敦煌三宝”的书者并未留下姓名,但他们作为唐太宗、唐高宗的御用抄经人,经过系统专业的训练,以宫内历代名家真迹为字帖,得到了张芝、皇象、二王、虞褚的真传。
图片
如果我们能以这部“敦煌三宝”为师,不仅可以改掉“草书不规范”的弊病,还能学到宋代以来便失传的“晋唐草法”,直入古人门庭,在笔画、结字、气韵上还原“古意”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